close

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
繼南極上空臭氧破洞後,北極的臭氧也首度證實遭到大規模破壞,且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,相當於5個德國或加州,等同於55個台灣大小;科學家指出,今年是首次出現北極臭氧層破洞,且臭氧流失的嚴重程度令人擔憂。

根據英國期刊「自然」電子版2日內容指出,美國、加拿大、芬蘭、丹麥等國研究人員,從2010年至2011年的北極冬季到春季期間,進行衛星測量;發現距離地表15至23公里處臭氧嚴重耗損,最嚴重的損耗甚至超過8成,破洞大小不亞於南極。

科學家指出,北極上空破洞一度經過東歐、俄羅斯和蒙古上空約2週時間,導致當地民眾暴露於較高幅度、非持續性的紫外線照射;但因為破洞位置經常變動,無法預測此臭氧流失情況是否會再出現。

專家證實,北極同溫層今年低溫時間從去年12月直到今年4月,持續相當久,且低溫籠罩範圍擴大,而破壞臭氧層的元凶「氟氯碳化物」在低溫下會格外活躍,再加上極地渦旋又比往年強大,嚴重加速臭氧消耗。

據了解,臭氧層主要功能是替地球阻擋短波紫外線,若臭氧層出現破洞,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;但所謂的臭氧洞,並非確實有個「洞」,而是指臭氧含量異常稀少區域。科學家表示,不同於南極人煙稀少,北極圈離北歐、俄羅斯北部相當近,這些國家民眾的健康令人堪憂。

關鍵字:

""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實宅哥 的頭像
    老實宅哥

    老實宅哥的3C電腦資訊展

    老實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